姓名:韩某某 性别:女 年龄:16岁 河南省新野人
主诉: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脸黄乏力,当时未在意病程渐进性加重,在当地门诊治疗(用药不详,效果不明显)随到新野县人民医院检查怀疑慢性白血病,患者大约于2012年11月某日转入南阳市中心医院经过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住院治疗口服格利卫5月余病情反反复复未见好转,为寻求中药治疗,于2013年4月8日转入邓州振宇中医院。
入院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治疗过程: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马院长认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作为病名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无处可寻,但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有低热、贫血、消瘦、乏力、衄血、肝牌肿大等,与古代医著中对“虚劳”、“积聚”的描述相似。《诸病源候论》有:“虚劳之人,精髓菱竭、气血虚弱、不能充盈肌肤,故此赢瘦。”《医门法律》中亦详细地描述“劳则必劳其精血也。荣血伤则内热起,五心烦热,目睛生花见火,耳内蛙聒蝉呜鸣......乃至饮食不生肌肤,怠惰嗜卧,骨软足疫......或吐或衄......不死何待耶。”《难经》日:“病有积,有聚,
何以别之?然:积者,阴气也......故阴沉而伏。”表明积有别于聚,为有形之物。正如《难经正义》,中所描述:积“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始终,
左 右有所穷处。”因此慢粒在祖国医学中应归属于“虚劳”、“积聚”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内伤与外感相互作用所致。《诸病源候论》日:“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血气所为也。”指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引起脏腑虚损而发病。外感六淫、内伤引起气血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调,毒邪乘虛而入,伤血及髓,致使气虚血亏,流通失畅,脉络瘀久而成积;邪与营血相搏结,客阴经络,经络闭塞,结块成形;加之邪毒内聚,滞留不散,交而成积,平日饮食无节,脾胃受损,痰浊内生,久聚成积。因此“内虚”为病是先在条件,正如元代强洁如所云:“壮人尤积,虚人多有之”。《灵枢经》中载有“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比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强调内在正气不足为其发病基础,由气血痰食邪毒相互搏结而引发本病。
本病的治疗用药要点以解毒、祛瘀、通经络、清热凉血为主,根据症状的变化随时调整药物,才能达到彻底根治此病,本患者服药3月后自行感觉无任何不适,血常规化验一切正常,自行到南阳市中心医院检查,髓片显示临床完全缓解,随后又巩固治疗一年余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