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髓移植术后,常会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变,出现皮肤、肝脏、口腔粘膜等损害。
异体移植与自体移植:
异基因骨髓移植和实体器官的排斥完全不同,异基因骨髓移植成功后,重建的供者的造血和免疫功能,相对于供者的免疫系统而言,宿主的器官是异物,因此产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在GVHD的发生过程中,供者的T细胞起着关键作用;而实体器官移植,宿主的免疫系统是健全的,移植的器官(如肝脏、肾脏等)是异物,宿主的免疫系统会对移植的器官产生排斥,即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过程。
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物被排斥称之为植入失败,发生率很低,患者无法重建立造血和免疫功能,临床表现为造血功能衰竭的表现,而GVHD的主要靶器官是皮肤、肝脏、肠道,表现为皮疹、肝功能受损、腹泻等,临床上有相应的诊断和分级标准,不难鉴别。
接受骨髓移植后的血液病人需要注意(骨髓移植后病情稳定可以出院,每周就诊)。
一、移植3个月内,建议每周看一次门诊。
二、主要抽血查血象、肝肾功能、血糖、环孢素等。
三、查环孢素或他克莫司浓度时要特别注意抽血时间,比如前一天晚上9点吃药,第二天8点钟抽血,千万不要9点以后再抽血,结果会误导医生。
四、3个月内最好是每个月查次骨穿,查微小残留。根据结果调整抗排异药物剂量和减停抗排异药物。
五、3个内排异反应主要看皮肤,肝功能,吃东西也要注意,主要是怕吃坏肚子,跟排异混淆。
六、3个月后主要是慢性排异,主要表现为皮疹、口腔溃疡、眼干、肝功能异常。平时要注意看看尿的颜色是不是发黄或白眼球是不是黄,提前警惕有无黄疸。慢性排异腹泻少见,但也会有,故吃东西一定要注意。原则是一定要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