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0377-62183269
0377-62189120
此论文发表于国家级刊物《中医临床研究》
马宇振
(邓州市振宇医院,河南 邓州,474150)
中图分类号:R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4)11-0092-02 证型:BA
【摘 要】 目的:探讨并比较健脾益肾方与复方阿胶浆治疗贫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00 年 8 月-2012 年 8 月收治贫血患者 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阿胶浆组和健脾益肾方组,每组 30 例;其中复方阿胶浆组患者给予复方阿胶浆口服治疗,30mL/次,3 次/d;健脾益肾方组患者给予健脾益肾方口服治疗,1 剂水煎 200mL,早晚顿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外周血象指标及中医虚证积分等。结果:健脾益肾方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复方阿胶浆组(73.3%)(P<0.05);复方阿胶浆组和健脾益肾方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象指标及中医虚证积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健脾益肾方组患者
改善程度优于复方阿胶浆组(P<0.05)。结论:相较于复方阿胶浆,健脾益肾方治疗贫血能够有效改善虚证证候,提高外周血象水平,可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健脾益肾方; 复方阿胶浆; 贫血; 疗效
贫血作为血液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血液红细胞容量下降超过正常范围下限[1],包括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计数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我国正常人群中 15%~20%有贫血症状。本次研究选取我院 2000 年 8 月-2012 年 8 月收治贫血患者 60 例,分别给予复方阿胶浆和健脾益肾方治疗,探讨并比较健脾益肾方与复方阿胶浆治疗贫血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 2000 年 8 月-2012 年 8 月收治贫血患者 60 例,均符合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991 年)[3]临床诊断标准,且 Hb≥31g/L。排除标准:有出血症状且尚未止血者;接受其他抗贫血治疗者;1 个月内接受输血者。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阿胶浆组和健脾益肾方组,每组30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贫血诱因及程度等临床资料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复方阿胶浆组患者给予复方阿胶浆口服治疗,30mL/次,3 次/d;健脾益肾方组患者给予健脾益肾方口服治疗,方剂组方包括黄芪 20g,鸡血藤 20g,阿胶 15g,何首乌 15g,熟地黄15g,女贞子 15 g,枸杞子 15g,党参 10g,白术 10g,补骨脂10g,菟丝子 10g,炙甘草 5g;1 剂水煎至 200mL,早晚顿服;两组患者以两周为一个疗程,均连用四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991 年)[3]进行贫血临床疗效评价: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贫血程度转为轻度或改善≥2 级;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贫血程度改善 1 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15.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P<0.05 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健脾益肾方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复方阿胶浆组(73.3%)(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比较 [n(%)]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复方阿胶浆组 30 3 7 12 8 73.3
健脾益肾方组 30 7 10 12 1 96.7
X2 9.753
P 0.01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象指标比较
复方阿胶浆组和健脾益肾方组患者治疗后Hb和RBC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健脾益肾方组患者上升程度优于复方阿胶浆组(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象指标比较
组别 n Hb(g/L) RBC(X1012/L)
----------------------------------------------------------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复方阿胶浆组 30 82.4±10.40 97.5±13.50 2.73±0.58 3.34±0.84
健脾益肾方组 30 82.0±10.20 111.3±15.00 2.75±0.61 3.79±0.96
t 0.985 2.185 1.115 2.365
P 0.184 0.003 0.167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虚证积分比较
复方阿胶浆组和健脾益肾方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虚证积分显著少于治疗前,且健脾益肾方组患者中医虚证积分降低程度高于复方阿胶浆组(P<0.05)。见表 3。
表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虚证积分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复方阿胶浆组 30 13.7±2.5 7.3±1.2
健脾益肾方组 30 13.4±2.4 3.1±0.6
t 1.143 2.517
P 0.157 0.000
3 讨 论
目前临床贫血诊断标准为男性血红蛋白浓度<120g/L,女性血红蛋白浓度<110g/L[4]。临床常规采用输血、静脉补液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认为贫血属于“血阴虚”范畴,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精血亏虚、饮食不调及劳倦等致气血不足,脏腑受损,血生不足或损耗过度[5,6]。古代中医典籍认为血脉亏虚易诱发脏腑失调,形神乏力,心悸乏力等症候。贫血治疗关键在于养血健脾,补肾益气[7]。健脾益肾方剂组方中黄芪益气补中,鸡血藤行气生血,阿胶生血滋阴,何首乌补肾养精,熟地黄补血益髓,女贞益肾滋阴,枸杞子生血补肾,党参健脾补气,白术利气健脾,补骨脂补精化血,菟丝子壮阳补肾,炙甘草则调和诸药,以共奏健脾生血,壮阳填精之功效。而动物实验证实[8],健脾益肾方剂中药组分有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提高外周血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水平作用。综上所述,左金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胆汁反流程度,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瑞荣,沈利萍.复方阿胶浆治疗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3):289-290
[2]达万明,裴雪涛.现代血液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07
[3]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88
[4]文珠.黄精多甙干预长春新碱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7):1632
[5]周慧兰,夏云,高鸣,等.补肾健脾方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3):13-14
[6]沈丕安.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5,218,214,138,204,98,90,411
[7]王知德,郭慧君,刘玉芳.补肾健脾生血法治疗贫血的疗效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3):372-373
[8]胡超,陈金良,白云潮,等.补肾健脾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11):42-43
编辑:段苏婷 编号:ER-13112100(修回:201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