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宋某某 性别:女 年龄:27岁 河南省南召人
主诉: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三月余
现病史:3月前患者无诱因出现皮肤黏膜紫癜,伴口腔粘膜出血,面色苍白,乏力,无发热,茶样尿,无皮疹,肢体关节疼痛等症状,无纳差,恶心,黄疸等症状。初始未在意,未诊治,后症状逐渐加重。就诊于南召县医院,检查血常规WBC 13.13X10
9/L RBC 24X10
12/L HGB 90g/L PLT 5X10
9/L 口服二氨肽素,阿胶胶囊等药物治疗效差,遂转入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穿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十余天(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理想,今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我院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入院,发病来,神志清,精神欠佳,饮食差,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初步诊断:ITP合并感染
治疗过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症状,因为它涉及的中药病症广泛包括整个中医血证门类,本病以虚实并存,“虚”可常见阴虚,气阴两虚和脾肾阳虚,“实”可见热和瘀。患者在入院以来,在全面收集病情资料上重复考虑病程和病期,马宇振院长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方案,马院长推崇明代皇甫《明医指掌》“血者,水谷之精也,生化于脾”理论。博采众方,自拟“健脾生血汤”治疗,本方源自“归脾汤”。再辅以阿胶,共奏益精补血之效,本方通过健脾,养血益精从而起到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患者服药一月余血小板明显上升,巩固治疗三个月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复发。